澎湖天后公有幾項傲人的紀錄:它是全台灣最古老的媽祖廟,有曰元朝即設此廟,有曰明朝已具規模,或曰1604年荷軍登陸澎湖時已見媽祖廟,無論如何距今已然四百年以上的歷史;天后宮亦是台灣少見的金面媽祖,乃清康熙皇帝封為天后尊榮;天后宮出土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石碑為台灣出土最早的一方石碑;凡此種種歷史軌跡都增添天后宮的歷史地位與宗教內涵。
澎湖天后宮
天后宮歷經多次修建,1923年日治時期的翻修為天后宮奠立了二進主構的型制,廣東潮洲籍的澎湖木雕師傅藍木先生在此時期為天后宮華麗璀璨的木雕藝術立下典範,成為天后宮傲世百年的宗教藝術聖堂。1985年文建會再為垂垂老矣的天后宮重新整修為現貌。
類型:古蹟
介紹:
四眼井又名四孔井。四眼井其實只是一個井,並非四個井,只是安有水泥蓋鑿 開四個孔(但也或許早期真的是四個井口)。四眼井特異之處在於終年湧出泉 水,遇到乾旱不雨也不會乾涸,井深5.6公尺,井寬2公尺,過去曾經是中央街一帶居民生活跟飲用水的來源,現在則轉型為觀光功能。
位置:中央街乾益堂藥膳蛋前
介紹:
俗稱「街內」的媽宮(馬公)中央街,不但是馬公發展成市鎮的濫觴,也是台灣地區現存最早的漢人聚落。可惜的是,它的開發過程並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只能根據一些零星的文獻,再參酌人類生存的經驗法則來推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